近些年展台搭建事故频发,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呢?深度解析展台事故的复杂成因
展台搭建很少有事故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比如说,甲方压价,乙方就偷工减料,用细方钢;设计师没考虑承重问题;审图的时候又没发现;现场赶工还不检查,最后展台就坍塌了。
本质上来说,展台搭建事故的核心矛盾,就是 “安全需求” 和 “成本、效率需求” 之间的冲突。当甲方追求 “低价又快速”,乙方追求 “利润和多接单” 的时候,“安全” 就很容易被忽视。
要想减少事故发生,整个产业链上的各方都得努力。甲方得给出合理的预算,乙方要守住安全底线,展馆要加强监管,设计师要提高对结构的认知,少了哪一环都不行。
一、结构与可行性认识不到位:
(一)设计师结构认知欠缺(关键问题)
在展台设计的时候,大家都想做出有 “视觉冲击力” 的效果。可有些设计师压根就不懂结构力学知识。比如说,为了弄出 “悬浮效果”,就减少承重支撑点;或者用特别轻薄的材料去承载过重的展品,像在玻璃展台上放大型机械;举例来说,2023 年的某个展会,设计师用 10 毫米厚的玻璃做 2 米高的展台,居然没加金属框架加固,开展前玻璃就突然碎了。
(二)审图环节流于形式(关键把控缺失)
主场搭建商或者展馆的 “审图”,本来应该是最后一道保障关卡,可常常因为下面两个原因,起不到作用:
一方面,审图的人不是专业的结构工程师,大多是销售或者项目经理兼职来审图,他们根本看不懂结构图纸里隐藏的问题;
另一方面,工期太紧,时间被压缩得厉害。审图就变成了简单签个字走个流程,像 “支撑不够”“材料不匹配” 这些问题根本排查不出来。
(三)技术团队经验衔接不畅(落地实施缺陷)
不光是施工人员,现场技术负责人也有责任。像那种复杂结构的展台,比如悬挑展台、多层展台,没有做好 “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就只能凭自己的 “经验” 干活。比如说本来应该用 M10 的螺栓,结果用了 M8 的;还有对特殊材料,像铝型材、防火板材的安装工艺不熟悉,像铝型材拼接的时候没做防氧化处理,接口就容易松动。
二、成本与材料压缩:
这部分属于事故的 “后天人为漏洞”,核心问题就是 “为了控制成本,牺牲了安全”。
(一)乙方主动偷工减料(直接违规行为)
有些搭建商为了多赚钱,就在那些不太容易被发现的地方节省成本:
首先是材料规格缩水,设计要求用 3 毫米厚的方钢,实际却用 2 毫米的;把防火板换成普通密度板,这种板子不仅容易着火,承重能力还差;连接件用的是劣质螺丝,特别容易生锈断裂。
其次是工序能省就省,比如说钢结构焊接,本来应该满焊,结果只焊半圈;墙面乳胶漆本来要刷 2 遍,结果只刷 1 遍,这样特别容易脱落;电线也不穿管,直接埋在板材里,很容易短路起火。
(二)甲方压价迫使 “被动减配”(间接引发因素)
“甲方压低价格”,这在行业里太常见了。在展会预算里,甲方总觉得 “搭建费” 是可以压缩的成本。比如说市场价 10 万的展台,甲方非要 8 万甚至 6 万就做下来。乙方为了能接到订单,只能表面答应,背地里减少材料和工序。毕竟人工费用和场地租金这些都是固定成本,唯一能省的就只有材料和工序,这就直接给安全埋下了隐患。
目前行业内因为 “低价中标” 导致的事故占比超过 40%。比如说 2022 年的某个展会,甲方压价之后,乙方用了劣质电线,开展的时候短路引发了火灾。
(三)材料采购以次充好(潜在风险)
除了主动减少材料,有些搭建商在采购环节也有问题。比如说采购到 “贴牌材料”,像假的国标钢材、过期的胶水;或者根本不检查材料的合格证,像防火材料没有消防检测报告。这些材料本身就有质量问题,就算施工按照规范来,用着用着也可能出问题。
三、管理与执行欠缺:
这部分是事故发生过程中的 “漏洞”,就算设计和材料都没问题,要是管理乱糟糟的,还是会出事。
(一)产能过载导致顾此失彼(核心管理弊病)
在展会旺季,像 3 – 5 月、9 – 11 月的时候,搭建商为了冲业绩,就不管不顾地接活。比如说一个团队同时要负责 5 – 8 个展台的搭建,每个展台却只派 1 – 2 个工人,本来应该派 3 – 4 个人,而且还没有专门的现场负责人。结果就是只看重进度,把安全抛在一边,螺丝没拧紧、支撑没固定好就着急结束,给展台坍塌留下了隐患。
(二)现场施工违规操作(执行层面漏洞)
施工人员大多是临时招来的工人,他们没接受过安全培训,也没有规范操作的意识:
高空作业的时候不系安全带,像 2 米高的展台,就直接站在板材上干活;
用电也不规范,好多电钻插在同一个插线板上,这样特别容易过载短路;
(三)工期压缩引发赶工乱象(外部压力传导恶果)
甲方经常因为 “展品迟到” 或者 “方案临时修改”,就压缩搭建时间。比如说原本 7 天的搭建周期,突然要求 3 天完成。乙方为了赶工期,只能让工人 “连轴转”,工人每天工作 16 – 18 个小时,累得不行,还省略了关键的检查环节,像搭建完了也不做承重测试。这样一来,各种细节就失控了,展台接缝松动、灯光架倾斜这些问题就都出现了。
四、外部监管与应急:事故的 “最后防线崩塌”
这部分本来是 “兜底环节”,要是这个环节没用了,那小问题就会变成大事故:
(一)展馆 / 监管方监管不到位
展馆的安全检查经常有 “时间差”,比如说只在 “搭建前交底” 和 “开展前验收”,中间施工过程很少去巡查;对于 “违规搭建”,像超高度、超承重这些情况,处罚力度也很轻,大多就是 “口头警告”,不会要求停工整改,这就让搭建商抱有侥幸心理。
(二)应急机制有名无实
大部分搭建商根本没有应急预案。要是遇到 “结构变形”“材料断裂” 这些突发情况,现场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是该停止施工、疏散人员,还是临时加固,完全没概念;甚至连最基本的应急工具都没有配备,像灭火器、千斤顶、急救箱这些,小问题很快就升级成事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