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天津展会与北上广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天津这几年对会展行业的重视程度那可是有目共睹的哦!自打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展馆投入使用后,天津就铆足了劲儿在会展业上发力,还真就成功引进了不少品牌展会。像教育装备展,华机展,糖酒展等等。再加上天津本土的老牌展会像渔具展,电动车展等。也都是响当当的品牌展会。看起来天津的展会是好起来了,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会展市场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展会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与上海、广州等会展强市形成差异化竞争,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国内当前的会展行业格局中,天津与北上广相比,在国际化程度、品牌影响力、产业链成熟度、创新能力等多维度存在显著差距,具体如下:

(一)国际头部展会数量短缺

北上广凭借全球顶级展会集群成为行业引领者。如上海车展,2025 年展出面积达 36 万平方米,吸引 101 万人次观展,首发新车多达 163 台;北京国际车展、广州广交会(2025 年计划举办国际性展览超 50 场,每年两届)亦是行业翘楚,不仅是行业风向标的指引者,更是全球新品首发的重要平台。反观天津,目前仅有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等寥寥几个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展会,且无论是规模还是辐射范围都较为有限。以 2024 年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为例,虽吸引了 70.3 万人次,但展出面积仅 20 万平方米,全球首发车型更是匮乏。

(二)国际参展商与专业观众占比偏低

在北上广的展会中,国际参展商占比普遍超 30%,专业观众来自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像 2025 年上海车展,海外观众达 6.3 万人次,其中海外经销商就超过 1.2 万人次。相比之下,天津展会的国际参与度明显不足。虽有国际企业参展,但整体国际化程度仍主要聚焦于区域市场。

(三)国际会展组织合作深度欠佳

北上广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机构紧密合作,能够常态化引入国际标准与资源。例如广州计划借助与国际组织合作,吸引世界商展 100 强项目落地。天津虽出台政策鼓励 UFI 认证,给予 20 万元奖励,但实际落地的国际合作项目较少,尚未构建起稳定的国际资源网络。

(四)品牌展会与专业化展会细分不足

北上广已构建起覆盖垂直领域的品牌展会矩阵。像广州的建博会、美博会(2025 年展出面积 30 万平方米,4000 家参展商),上海的进博会、工博会,北京的科博会、数字经济大会(2025 年设置 6000 平方米数字综合体,融合 AI、AR 等科技互动场景),这些展会不仅规模领先,更凭借行业标准制定和产业链整合掌握了行业话语权。天津目前仍以自行车展、钓具展等传统展会为主,虽在新兴领域如智能科技、绿色能源有所布局,但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强大影响力。

北上广展会专注于垂直领域深耕。天津展会虽在航运、汽车等领域有自身特色,但在细分领域挖掘深度不够。在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及技术转化推动方面有所欠缺。

(五)产业链配套与服务能力不够完善

北上广拥有全链条会展服务商集群,涵盖国际知名组展机构(如德国汉诺威、意大利米兰展览集团)、高端搭建公司、专业物流企业等。天津会展服务企业多为中小型本地公司。

北上广场馆普遍实现智能化管理。如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优化人流调度,广州琶洲展馆引入 AI 客服和智能导览系统。天津国家会展中心虽硬件设施先进,但智慧化应用尚处起步阶段。天津展会配套产业协同仍停留在基础服务层面,例如津南区虽规划建设商业综合体,但成熟的 “会展 + 消费”“会展 + 旅游” 模式尚未形成。

(六)政策支持与市场活力

北上广会展政策更偏向市场化导向。例如广州对品牌展会给予最高 50 万元奖励,并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扩大规模;上海对绿色会展项目提供专项补贴。天津虽出台《天津市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但补贴标准低于北上广,且政策多聚焦规模扩张,对创新型展会扶持力度不够。

(七)区域辐射能力有限

北上广展会借助交通网络和城市群联动辐射全国。如广州展会依托大湾区物流枢纽覆盖华南市场,上海展会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影响华东地区。天津虽地处京津冀核心,但尚未建立有效的区域会展协同机制,津冀地区企业参展比例不足 30%,且缺乏跨区域展会联盟。

不得不说,近年来天津展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在政策支持和场馆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进步,但要真正跻身全国会展第一梯队,仍需在市场化运作、国际化资源整合、产业协同创新等方面持续深耕发力。

上一篇
下一篇